2020年,对于听力残疾人群体来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因为疫情导致部分听力残疾人失业,导致部分民办康复中心和听力机构关门。因疫情防控要求,全民配戴口罩,导致了本身就听得不是十分好的听力残疾人更听不清楚,使他们面临信息与沟通的巨大障碍。面对如此困境,中国聋协积极面对挑战,党建引领,科技解困。 2020年,中国聋协承接并完成了中国残联业务部厅购买服务13项,服务一线听力残疾人及其家长2万多人次。截止11月底,全国耳蜗植入者累计9万人。继伴你无碍和讯飞听见等助听APP面世后,中国聋协继续推动今声优盒、畅听王卡、急救报警平台等一系列信息无障碍产品的落地。其中,急救报警平台已实现跟全国193个急救中心的链接联动;坚果、小米、华为、飞书都加配实时字幕。汇总今年主要工作如下: 一、党建引领,筑牢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听力残疾人群体的信息获取和沟通需求更为突出,大家只能从大众传媒和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相关资讯。对于使用手语的听力残疾人朋友来说,获取资讯比较吃力,容易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猜测,造谣、传谣、恐慌等应运而生,不利于听力残疾人群体的安定生活,也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困难。 在此情况下,中国聋协及时发挥各地的微信群,聋协群,听障康复骨干群的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必要时一对一微信直接沟通;并为准备做耳聋基因检测、助听器和耳蜗辅具修理,电池购买的听力残疾人开通了绿色通道;同时制作加配了字幕和手语的视频,用简单明了的手语和短句字幕促进大家的快速理解。推出以来,手语系列且加配字幕的视频点击率总量近5万次。中国聋协手语委公众号连续发布防疫宣传的手语视频(8次)并迅速推出手语新词打法(约11词,如“新冠肺炎”),手语委发布的《会议场合手语翻译服务简明规范》,促成实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首次加配现场手语翻译。 二、打破标签,成就更多可能 受疫情影响,“3月3日爱耳日全国听力大讲堂”活动调整为线上科普视频讲座。本次网络科普活动得到了华夏出版社、耳蜗厂家、医院专家、助听器专家和海外专家的关注与支持。中国聋协与华夏出版社合作,推出中国聋协听力大讲堂APP,精选23个与听力残疾人密切相关的话题,涉及助听器、人工耳蜗、FM助听调频系统等相关辅具的适配与调机、听力语言康复方法、音乐与康复等专业知识,还包括疫情期防治常识(转载国家应急管理部培训中心,涵盖个人上下班途中、工作、用餐、回家、锻炼、预防、防护、传播、监控等指导内容)和心理调适动画(转载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微信公众号)等10多个视频及图文。课程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程度由浅入深,全部视频均已加配字幕,致力于为听力障碍人士及其亲属提供专业、可信而贴心的服务,提高公众对听力语言康复知识的知晓度,为公众的听力健康保驾护航。 2020年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中国聋协围绕“助残脱贫,决胜小康”这一主题,开展了“听力大讲堂——成年听障者分享专场活动”。活动累计邀请了27位听障人士录制视频,内容涵盖全面康复、学习留学、就业创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经历和心得。分享者有的已经就业或创业、有的还在美国留学,通过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特别是如何克服困难,直面人生的不同珍贵经历,希望能够为正在找工作的、就业迷茫期的听障大学生、听障儿童家长带去希望并提供经验借鉴。同时,协助大家攻克心理障碍,全面康复,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状态。 2020年3月1日截止到2020年12月5日,听力大讲堂阅读量达到24281人次。从点击率较高的心理疏导类文章来看,恰恰反映了心理疏导对听力残疾人口语使用者的重要性。听力语言康复水平从1985年成立聋儿康复中心开始发展很快,每年有3万左右聋儿诞生,大部分能够及时通过听力补偿手段获取声音。如今,听障群体身份认同感不再单纯是手语身份,他们有了更多的听力诉求和语言康复需求。中国聋协始终把心理康复和疏导工作放在首位,只有通过正确的身份认同感,才能更有把握用好科技加持的听力补偿和语音转文字等工具。 三、线上培训,促进各地服务 为推进听力残疾康复工作的健康发展,致力于发展培养一批有志于支持听力残疾康复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以期帮助各地的成年听力残疾人口语使用者及听障儿童家长建立正确的听说康复意识,端正心态,学会立足职场的内功,最终能够无障碍地融入社会,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主办,中国聋人协会承办的第四届听力残疾康复支持性服务骨干培训班于2020年7月27日—8月1日在线上举办。经筛选,从全国各地的170位报名者中遴选出优秀听障儿童家长骨干49名,通过学习听力等相关专业知识,为家长赋能,发挥家长骨干的力量,帮助当地听障儿童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实际需求,使其身心全面发展,使孩子们能够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及学校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融合教育的目的。讲师线上视频观看量达1404人次。2020年9月18日—20日,“第三届成年听力残疾人支持性康复服务骨干培训班”在线上圆满完成,来自全国各地的43名成年听力残疾人支持性康复服务骨干(听力残疾人口语使用者)完成了丰富的课程学习,并顺利结业。讲师线上视频观看量达1307人次。 为了推动各地手语翻译的服务,提高手语翻译对手语使用者的认知,促进手语翻译的翻译质量和服务质量,中国聋协手语委于11月下旬举办第二届国家通用手语翻译骨干培训班,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0位手语翻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线上培训。 协会还与中国微软合作,推出加配字幕的就业技能培训系列课程。自推出以来,不到一周已有746人阅读。 四、深入基层,倾听残疾人需求 2020年10月10日至11日,基层听力残疾人“邀访·倾听”暨全国听力残疾人需求调研交流活动在京举行。来自全国部分地区的60名基层听力残疾人及亲友代表参加活动。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相自成出席并讲话。同时,为了落实习总书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更好地了解中国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听障儿童家庭的基本生活情况与需求,帮助四地听障儿童家庭得到相应的社会帮扶,保障四地听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协会制定了《2020中国甘青宁新听障儿童及家庭需求和解决方案调研问卷》。受疫情影响,调研组于2020年8月启动网络在线调查,调研范围涉及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听障儿童家庭,调研内容涉及四地听障儿童家庭的生活、教育与培训、医疗康复等方面。共回收938份有效反馈问卷。调研报告、调研数据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共享。 五、用科技的力量,为残疾预防保驾护航 中国聋协与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继续开展耳聋基因科普咨询和听力残疾人的耳聋基因检测服务。此外,针对全类别残疾人的孩子,开展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公益项目,以达到预防残疾、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目的。 目前我国儿童安全用药现状有:儿童专用药缺乏。儿童专属药品不足2%,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儿童专用药品60多种;95%以上的药品没有儿童用药安全包装,不配备专用量器;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我国儿童服药不良反应率达12.9%,新生儿高达24.4%,分别是成人的2倍和4倍。尤其是致聋的药物,被携带耳聋基因的孩子吃了,会极大地增加耳聋发病风险。为此,我们在继续“爱耳日”耳聋基因筛查活动的基础上,提供儿童安全用药检测,主要针对六大系统50多种常见药物。 六、科技助力,推动信息无障碍 听力残疾人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了信息缺失、信息来源获取单一、途径狭窄、处理信息效率低下等障碍,导致了听力残疾人群体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社会被边缘化。针对这个信息获取的短板,中国聋协今年取得了两个突破: 第一个是与中国联通合作,共同推出了畅听王卡。起因是听障人士现阶段可以通过手机APP比如讯飞听见,在面对面场景实现语音和文字的转换。而电话沟通还是没有办法。而比如涉及外卖,订餐,订房,投诉,售后,纠纷等很多场景,还有工作沟通,110,120,119等紧急电话等,这些都只能通过拨打电话来解决问题。中国联通全面支持,并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攻克技术难点。产品是利用微信小程序,对外显示听障朋友的个人手机号码。这样,不用口语的听障人士可以使用文字,电话另一端能同步听到语音;如果是使用口语的听障人士可以选择口语说话,而电话另一端的语音能即时转换为文字显示。这样听障人士随时可以利用手机与外界达到无障碍沟通的目的。同步还推动了急救报警平台的落地。 第二个是与甲骨今声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今声优盒。由于在中国的电视栏目中,配备字幕不能出现错别字,而且新闻栏目的要求更高。虽然技术和人工速记可以实现语音转文字,但是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错别字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到能够让直播字幕直接在听障用户的客户端出现,今声优盒产品应运而生。产品最大的优越性在于:是正规的字幕而非文本堆叠,字幕和画面同屏呈现带来“沉浸式”体验、字幕准确率高完全不受外界噪音影响、字幕可以关闭也可以移动位置。同时应用场景很广,可以家里看电视,电脑网课,直播视频,残联会议,学校上课等都能搞定。 产品自2020年6月开始推广,受到了广泛关注,听障朋友都提议希望残联能购买发放普及这个产品。同时借此培养大家收看新闻的习惯,因为这么多年来新闻直播没有字幕,听障群体已经没有及时收看新闻的习惯了。信息面的拓展,对听障群体及其家庭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影响。意味着能够促进听障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个意义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 七、文化体育活动,助力冬奥残奥 受疫情影响,第四届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和听力残疾人陆地冰壶比赛活动未能如期举办,借着全国防疫工作的利好局面,中国聋协于11月完成了第四届听力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成都站和深圳站活动;于11月底举办听力残疾人陆地冰壶比赛活动广东分会场和成都分会场。同时,中国聋协积极参加由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云竞赛”活动,参与活动的听力残疾朋友们上传相关活动视频,反响热烈。此外,中国聋协继续开展第五届听力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 面临着防疫压力,中国聋协克服困难,还完成了第三届全国听力残疾人读书征文大赛,首届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征文比赛。第八届“沣标杯”听障摄影展历时8个月,分为听障组相机类和听障组手机类、社会组类,共收到来稿11000余幅,4000多人投稿,除全国各省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作者积极参与投稿外,还收到少量的国际影友投稿。最终经过评选公示,共有100幅作品入展,其中听障组相机类入选作品40幅,听障组手机类入选作品20幅,社会组入选作品40幅。并在广州地铁越秀公园站首展。听力残疾人朋友在活动中收获了友谊,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历练。活动也为听力残疾人打开一扇通往“平等、参与、共享”之门。为传播和平的种子,中国聋协继续与中国狮子联会合作,开展第五届残障少儿和平海报评审活动和第六届残障少儿和平海报征集活动。 八、示范引领,获全国团体标准制定与发布资格 为促进和提升协会服务能力和标准化工作水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及中国残联有关加强残疾人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中国聋协于2020年7月启动申请全国团体标准制定与发布资格工作,并于8月14日正式获得团体标准制定与发布资质。 中国聋协标准编号由国家法定团体标准代号(T)、协会代号(CADHOH)、团体标准顺序号和年号构成。这一资格的获得,标志着中国聋协在标准建设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引领行业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来源:中国聋人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