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用“爱”的手势为听障创业团队加油

一名听障者如何在双创周上吸引总理的目光

 10月12日,下午3点40分左右,2016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简称“双创周”)深圳主会场熙熙攘攘,惊叫声中夹杂着拍照的声音。

 邱浩海站在自己的展位上,什么也听不见。但他知道,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来了,他们的展位只留下他和合作伙伴陈维伟。

 在距离两米的对面摊位上,隔着一条过道,挤满了人。

 邱浩海与陈维伟一同往人群里钻,一路高举着手上的牌子,挤出喧嚣而寂静的人潮。

 “请支持听障者创业。这个牌子是我以您为动漫原型设计的,希望您能支持我们,让更多听障者活出自己的声音。”邱浩海用手比划着,激动而安静。他知道总理看到了自己,因为陈维伟的嘴巴在动,他们被允许接近了。

 “总理,我这里有个聋人创业项目。”陈维伟喊道。李克强总理回头,随后,在他们设计的卡通画像上签下了名字,“李克强,10月12日”。

 

 他们和总理一起比着“我爱你”的国际手语朝着镜头微笑,完成了一张合照。下午3点58分,邱浩海知道,自己做到了,在三千万的听障人士伙伴中,只有他和总理用手语表达“爱”。

让听障者活出自己的声音

 当时将APP的名字定为“声活”,是因为邱浩海希望更多的听障人士可以像他们一样“活出自己的声音”,实现梦想。

 在“双创周”展会现场,邱浩海正向访客示范如何使用“声活”APP。这些访客大多是好奇张望着金刚猴玩偶的听障者小孩。一位可以勉强发声的听障小男孩,勇敢尝试了语言识别功能,对着手机略微吃力地讲话。看着屏幕语音转换的文字,他觉得新奇有趣,羞涩地笑着,一边打着手语,与小伙伴交流着感受。周围的小伙伴也好奇地探过头,看看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在喧闹的会场中,他们安静地交流着,不时咧嘴无声地笑。

 这样的展示,邱浩海进行了无数次,无论是向听障者,还是对健听人。无论是在展会现场,抑或是公司开会,他都在使用“声活”。

 如今,“声活”已经成为了他的全部,而他正在努力将“声活”带入更多听障者及其家人朋友的生活之中。当时将APP的名字定为“声活”,是因为邱浩海希望更多的听障人士可以像他们一样“活出自己的声音”。目前“声活”注册用户已达到20多万。

 “声活”APP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语音转换。这个功能是沟通健听者和听障者的桥梁。听障者可以打字,让APP读出声音。同时,健听者也可以直接说话,软件便可自动识别转换成文字,免去了健听者不会手语而无法交流的困扰及手写交流的繁琐。

 在双创周现场,邱浩海教会了总理如何用手语表达“我爱你”。而在“声活”APP,健听者只需要通过手语表情包,便可学习各种手语表达,甚至可以通过手语打出二十六个字母,与外国人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声活”APP能让健听者了解听障者的世界。

 而对于“声活”的主体用户——听障者,他们活跃在“声活”的众多公共群里,例如“聋友圈征婚群”、“我的狂欢听障社交群”、“计算机技术交流与学习”等群。在群里,从“欢迎”、“感恩”,到“太贵了”手语表情不断涌现。表达的意思没有太大的关联,信息却热闹地轰炸着,代替声音回应着彼此。

 不时有人发上自己的照片,或者是用不太通顺的文字表述,发布自己的征友信息:“我叫韩小波,单身啊!男,32岁!谁是女单身啊!找我微信号xxxxx再说关系正常好?”下面不断有人回应“我是女人”,告诉他自己是“女单身”。

 “你在干什么?”这个问题,是群里最常使用的问句。有些聋友用不太通顺的文字表述,“那你干些什么?”或者用“声活”APP的手语表情来传达同样的意思。

 记者在群聊中,根据微信号加了其中的一位用户。才聊了两句,对方没有预兆地发来了视频邀请。在拒绝视频后,对方发来信息,“视频玩真的相互(互动)。”或许是想要通过视频进行手语交流,或者是只是好奇想看看对方,作为健听者与听障者进行沟通时,还是存在沟通难题。

左图为邱浩海,右图为声活的创始人韦创军正在看自己所摄的照片

 除了社交,“声活”APP还为听障者提供垂直的就业服务。听障者很难在一般的招聘网站上找到自己对口的工作,由于工作碰壁,许多听障者会选择在家闲着。即便一些有爱心的企业愿意招聘他们,但由于他们不知道这个渠道的存在而继续只是待在自己的圈子里。

 “他们需要更多渠道融入社会,找到工作。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另一方面,若通过自己的技能获得收入,他们会觉得很自豪。”“声活”项目助理认为工作对于听障者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声活”APP微信端里有听障人士招聘正在内测中,计划年内上线。

 “前方没有终点,我们永不停息。”在邱浩海曾入围“台北国际短片电影节”的动画短篇《梦想》中,画面结束于此句。《梦想》的男主人公小虎最后走进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设计店,店中琳琅满目摆放着他的设计产品。而在现实世界中,邱浩海还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也在带领更多的听障者实现他们梦想的路上。

万分之一的“不幸”与三千万分之一的“幸运”

 “打链霉素中毒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就这样被他碰上了。”在被悲伤和自责纠缠36年后,邱浩海的母亲没有想到,在中国三千万听障人士中,儿子在用纸笔向她描绘的梦想,竟然可以成真。

 邱浩海并不是生而为聋,小时候的他活泼,爱讲话,喜欢画画。四岁时,在发麻疹引发肺炎后,他被注射了链霉素,这一针导致他脑神经中毒,从此再也听不到声音。在当时,这样的事件发生概率是万分之一,他遇上了。

 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之前,邱浩海都在健听人的学校读书。年幼的他,在无声的世界中是孤独的。即便在同一个教室里,同学也不会找他说话。他常常一个人在旁边安安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再默默抄写下来。

 父母看着说话越来越少的他,不忍放弃重新找回听力的可能,只要一得到治病消息,便带着他四处求医。但是,每次的希望总被更大的失望所取代。

 “打链霉素中毒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就这样被他碰上了。” 邱浩海的母亲对深圳晚报记者提起这件事情时,哽噎了很久,极力试图忍住自己。

 每每回忆,邱母总在想这“万分之一”的不幸为何应验在自己儿子的身上,悲伤和自责在纠缠她36年之后,终于得以被三千万分之一的幸运稍稍抚慰。这位69岁的母亲没有想到,在中国三千万听障人士中,她的儿子在用纸笔向她描绘的梦想,竟然可以成真。

 这个梦想,在邱浩海幼年便埋下了种子。1987年,11岁的邱浩海在电视里看到《西游记》。身处于无声世界的他,看着无声的屏幕里,齐天大圣惩恶扬善、锄强扶弱,这一切给予他巨大的冲击和力量,也给后来的他设计“声活”APP形象以灵感来源。

图为邱浩海作品

 在国外,有许多诸如钢铁侠、蜘蛛侠、蝙蝠侠等英雄形象,国内却没有一款属于自己的公益英雄卡通形象。邱浩海打着手语,手部关节不断碰撞,向深圳晚报记者描述着自己的愿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一款专属于听障人士的卡通形象。

 2001年,邱浩海开始在设计公司做设计。1998年,腾讯成立了,2004年,腾讯上市了。2003年,淘宝网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健听人创业故事让邱浩海开始问自己,听障者能否进行创业?

渐渐他觉得,他只是比健听人少了听力,为何要否定自己?

 2010年,在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邱浩海辞掉自己的工作,来到深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

 6年的奋斗历程,在李克强总理在他所设计的画板上签字时,邱浩海知道,梦想发声了。

一场无声的创业大冒险

 这一路的冒险对于40岁的邱浩海和38岁的陈维伟而言可谓殚精竭虑、胆战心惊。他们的希望是,“声活”能打造一个听障人士就业的垂直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他们对接工作,走出听障人士圈子。

 在草根天使会会长陈维伟23年的创业生涯中,有许多个5年计划,每个5年计划在实施时总有意外之事发生。第一个5年计划从1993年开始,最终因投资房产陷入纠纷身中两刀、躺床一年结束。第五个5年计划从2013年开始,“声活”是他的第一个天使投资项目,结果“把自己投进去了”。

 2013年,在南山创新“创业之星”大赛上,坐在评委席的陈维伟遇见了前来参加路演的邱浩海。当时邱浩海的身边尚无手语翻译员,在义工的帮助下勉强表达出自己想要做一个金刚猴玩偶的愿望。

 在场的评委们对听障人士创业感到意外、好奇与感动,邱浩海最终得到了“年度自强不息奖”,奖项给了他坚持创业的信心。随后,他开始联系评委们请求投资,但都被以工作繁忙为由拒绝。当他找到陈维伟时,专注文创投资的陈维伟爽快地答应了,投资约100万元。

 2014年,他们迅速组建了一个不到20人的创业小团队,其中创始人邱浩海、韦创军和一名软件测试员都是听障人士。在核心成员都是听障人士的情况下,沟通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邱浩海的童年观剧印象让他十分执著于创造一个属于中国听障人士团体的英雄形象,希望能打造一个像日本熊本熊、韩国可妮兔一样的本土特色IP,并开一个金刚猴周边专卖店。而投资过动漫和影视公司的投资人陈维伟则认为单独的一个动漫形象并不能吸引人,他们必须首先为金刚猴这样的一个IP寻找载体,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

 一个健听人一个听障人,一个专注IP一个面向互联网,在长达半年的沟通与磨合中,无声的争吵时有发生。邱浩海有时甚至不愿意打手语,保持绝对的沉默;而陈维伟也不愿意每次面对面进行一笔一画的纸上沟通。大家都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更方便大家沟通呢?帮助听障人士之间、听障人士与健听人之间沟通的“声活”APP的概念由此产生。

 2015年初,他们开始聘用专业的外包技术团队设计打造正式的“声活”App1.0版本。该技术团队本身也是创业公司,同时拥有15%的声活股份作为他们设计这款产品的酬劳。但在邱浩海他们准备拿这个APP参加北京《创业英雄汇》的录制时,却惨遭外包技术公司抛弃。不得已,陈维伟用自己在该技术公司估值200万元的2%股权,换回了还在创业萌芽期的声活15%的股权和一份简陋的“声活”APP小样,成为了深圳声活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通过“拆西墙补东墙”,“声活”团队在《创业英雄会》上完美展示了项目的情况,之后拿到360万的天使轮投资。

 “用自己有价值的股权去换不知道有没有价值的股权,当时是很郁闷的。”在双创周上,陈维伟大笑着对深圳晚报记者说,“我把自己也投进去了,但是现在看来我是赚到了”。他表示“声活”的估值已达上亿人民币,并不逊色于当初的技术团队,而他则拥有了远超当时的股权。

 这一路的冒险对于40岁的邱浩海和42岁的陈维伟而言可谓殚精竭虑、胆战心惊。邱浩海在接受深圳晚报记者采访时,飞快地打手语表示,他们现在处于初创期的末期,希望下一轮投资能达到千万元级别。

目前,“声活”正努力把手语文化、聋人就医、就业等服务落地。“声活”团队还和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成立了声活听障创业基金,与创业孵化器联合,帮助听障者创业。同时与其他基金会合作,为听障者普及知识和提供就医资源。“声活”还在打造听障人士就业的垂直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他们对接最合适的工作,走出听障人士圈子。这些功能目前正在完善的过程中,团队也在考虑将更多的功能嫁接到他们的平台上。

 “要给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更多人创造发挥的机会,尊重每个人的智慧和尊严,使得每个人发挥出他们的特长”,陈维伟向深圳晚报记者阐释他眼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觉得‘声活’努力做下去一定能成功,也许是2年、3年、5年,但是我愿意陪伴它成长到最后。我创业20多年,知道其中艰辛,但只要持之以恒做下去肯定可以。”

(作者:黄艺琳)

 文章来源:深圳晚报

 推荐单位:广东省聋人协会